“全球南方”国家对垃圾进口说“不”
□ 本报记者 吴琼
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出于处理成本、环境压力等因素考虑,长期将本国产生的塑料垃圾等多种类型的垃圾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垃圾接收国虽然得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却承担了巨大的社会和环境成本。目前,对塑料垃圾等多类型垃圾进口说“不”成为大势所趋。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全球南方”国家自今年1月起全面禁止进口塑料垃圾。在此之前,马来西亚、越南等多国已表态加入反对“垃圾殖民”的浪潮。
分析人士指出,上述禁令向美英等垃圾出口大国发出强烈信号,提醒它们必须改变过去推卸责任向海外输送垃圾的做法,倒逼这些国家提升自身的垃圾处理能力,加快资源再生技术研发、利用及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本国的垃圾回收水平和处理能力。
垃圾禁令成为大势所趋
近些年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热衷于将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回收利用价值较低的废弃物,包括未经处理的生物制品、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各种工业废液废渣、部分废旧电子产品或零配件等,出口到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却不具备良好回收能力的低收入国家。这种以经济利益换取“倾倒特权”的行为,被一些环保人士和英国《卫报》等媒体称作“垃圾殖民”。
“把塑料废物从‘全球北方’国家转移到以‘全球南方’国家为主的地方,这构成了21世纪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塑料废物贸易:一种新的污染转移殖民主义手段》一书也这样写道。
以泰国为例,近年来,来自发达国家的“洋垃圾” 源源不断地涌入泰国,2023年泰国塑料废弃物的进口量高达37.2万吨,进一步加剧该国塑料垃圾污染的严峻状况。
更令环保人士担忧的是,泰国进口的塑料垃圾往往疏于管理,许多工厂选择焚烧处理而非回收利用,“微塑料”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反对“垃圾殖民”刻不容缓,对塑料垃圾等多类型的垃圾进口说“不”成为大势所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全球南方”国家打响“环境保卫战”、抵制进口“洋垃圾”、加入反对“垃圾殖民”的浪潮之中。
多国禁止进口塑料垃圾
根据泰国《国家报》等媒体报道,泰国商务部宣布,为防止塑料垃圾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危害,泰国从2025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进口塑料垃圾。这一禁令由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提出,于2024年12月3日获内阁批准,并于2024年12月16日在泰国政府公报上公布。
泰国还将对其关税表第39.15项进行修订,该项涵盖废弃物、碎屑和废塑料的进口。此前规定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允许进口废塑料,但必须得到工业工程部的批准。关税表修订后,从2025年1月1日起,所有废塑料进口都将被禁止。
“塑料垃圾进口禁令将有助于刺激泰国的塑料回收,确保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也将有助于减少可能影响环境和公众健康的污染。”泰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总干事阿拉达说。
目前,泰国政府正全力以赴实施《2018—2030年塑料垃圾管理路线图》,核心目标是循序渐进地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并最终实现全面停用,禁止进口塑料垃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另据报道,印度尼西亚环境部长哈尼夫2024年11月宣布,该国自2015年起禁止进口塑料垃圾。该禁令将适用于已分类的各种塑料垃圾。
印尼国家废弃物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显示,2023年该国3820万吨废物中约有38.25%仍未得到妥善处理,其中塑料垃圾占19.21%。哈尼夫谈及塑料垃圾进口禁令时敦促所有垃圾进口商从上游部门着手,积极为解决印尼垃圾问题作出贡献,而不是优先考虑经济利益。
东南亚媒体指出,这是泰国、印尼等国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举措,也是这些国家根据国际法享有的权利。
与此同时,泰国、印尼的做法为其他面临类似问题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例,鼓励更多国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塑料垃圾进口和环境污染问题,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塑料垃圾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事实上,在此之前,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就已表态加入反对“垃圾殖民”的浪潮。
马来西亚自然资源和环境可持续性部长尼克·纳兹米·尼克·艾哈迈德强调,不希望该国成为“世界垃圾桶”。该国自2021年6月开始对本国进口的“洋垃圾”征收每公斤20林吉特(约合人民币33元)的再循环处理费。此外,马来西亚近年来向10余个国家退回多批次的塑料垃圾;越南政府也多次表态要重新检视相关法律规定和国际公约等,以制定将不符合要求的全部废弃物重新送回来源国的方案。
全球“正效应”逐渐显现
随着塑料垃圾进口禁令在越来越多的“全球南方”国家实施,带来的“正效应”正逐渐显现。禁令的实施将为世界多国重新认识和解决垃圾之患提供契机,给以出口为导向的垃圾治理模式敲响警钟,促使垃圾出口大国从根本上重视和解决垃圾问题。
事实上,1992年5月生效的《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充分确认任何国家皆享有禁止来自外国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进入其领土或在其领土内处置的主权权利。
目前,许多垃圾出口大国的有识之士也意识到,根据《巴塞尔公约》精神,垃圾出口大国应立足于减量、处理和消化自己产生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为世界承担更多他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英国环保人士埃莱娜·波利萨诺对《每日电讯报》记者说:“越来越多的国家受够了,不想再被当作我们的塑料垃圾倾倒场。”英国前环境大臣迈克尔·戈夫表示,英国必须“停止将我们的垃圾运到海外”。
德国最大环境服务提供商雷蒙迪斯发言人施奈德说:“短期看,我们可以选择将废弃物出口至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因为这些国家总有一天也会意识到这样不可持续。”他认为,德国和欧盟应以此为契机,制定面向未来的战略。
据了解,目前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关注垃圾的减量化及回收、处理等问题。比如,英国宣布计划在2042年前根除使用所有不必要的塑料垃圾;欧盟也表示将向塑料废弃物正式宣战。
分析人士指出,越来越多的“全球南方”国家打响“环境保卫战”、加入反对“垃圾殖民”的浪潮,实则具有全球风向标的作用,将倒逼美英等垃圾出口国提升自身的垃圾处理能力,加快资源再生技术研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