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核电站泄漏29吨核废液,会影响到中国吗?

1月12日,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的月城核电站2号机组突发核废液泄漏事件,泄漏量高达29吨。

事故引发了韩国国内及周边国家的广泛关注和担忧。此次事件不仅揭露了核电站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也将核能发展与安全监管的争议推到了风口浪尖。

01

事件回顾:29吨核废液“未经分析”排入日本海

根据韩国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发布的公告,事故发生在1月12日上午10时23分,月城核电站2号机组储藏罐内的核废液未经样本分析便意外泄漏,被直接排放到日本海,泄漏量约为29吨。

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在发现泄漏后迅速关闭阀门,切断了泄漏源头。

对残留样本的初步分析显示,废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与平时排放水平相当,并未超出既定安全标准。然而,这一结论未能完全平息公众的忧虑。29吨的泄漏量虽相较于海洋总体积微不足道,但其潜在的长期影响依旧引发了广泛担忧。

韩国原子能安全委员会表示,已经派遣专家团队对泄漏量、具体原因等进行深入调查,并采集了核电站周边海域的水样,以确认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调查结果将在后续公布,但当前的不透明性已引发了公众的不满。

02

核能安全阴影再现:月城核电站的前科与争议

月城核电站的安全问题并非首次引发争议。2024年6月,月城核电站4号机组的乏燃料储存池曾发生过泄漏事件,约2.3吨储存水被排放入海。同样的“意外”短时间内再度上演,让人不禁质疑核电站的管理是否存在系统性漏洞。

2024年6月央视报道截图

韩国现任总统尹锡悦上台后,积极推动核能发展,将其视为降低碳排放和确保能源安全的关键。然而,核能政策的转向也伴随着更多的安全隐患。韩国核能发电量在2023年创下历史新高,但核废料处理及事故应急管理能力尚未匹配核能发展的速度。

据韩国学者金允俊(音译)指出,核废料处理和事故预防依旧是韩国核能发展的两大痛点。特别是韩国国土面积有限,核废料的长期堆存与安全处置都存在极大的争议。

03

韩国核电技术水平如何?

1972年韩国开始建造国内首座核电厂,随后,韩国通过自主创新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核电关键技术,形成了自主品牌和标准化设计。

1998年,采用韩国自主品牌OPR-1000(优化动力堆)技术的蔚珍3号机组正式商运,之后韩国进行了批量化复制建设,大幅提高了核电装机规模,实现了核电的跨越式发展。

新世纪以来,韩国在OPR-1000基础上持续进行创新升级,成功研发了自主化三代堆型APR-1400,成为当时继美国和法国后的第三个三代核电技术。

去年数据显示,韩国在运核电机组第27台,总装机容量达到2500万千瓦。2022年的数据显示,韩国核电发电量176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球第五,核电发电占比接近30%。

2023年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审议通过《第十次电力供需基本计划》,提出2030年核电发电量在整体发电中所占比重将升至32.4%,2036年核电发电比重将较2030年进一步提升至34.6%,可见核电已成为韩国能源的主要支柱。

04

环境与邻国担忧:核废液扩散的潜在影响

此次事故的核废液被排入日本海,虽然韩国官方声称放射性物质含量未超标,但其潜在影响不容忽视。日本海的洋流复杂,泄漏物可能随洋流扩散至更广区域。根据海洋研究机构的分析,日本海的洋流不仅影响韩国,还可能波及包括中国、俄罗斯和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海域。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期依赖渔业经济,海洋污染可能直接威胁当地的海产品安全与经济发展。此外,核污染扩散的长期影响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或将对沿海居民的生活与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此次月城核电站泄漏事件暴露了韩国核电发展中的安全隐患,也为全球核能产业的管理与发展敲响了警钟。尽管韩国官方迅速采取了补救措施,并承诺将调查结果对外公布,但公众对核电站管理体系的信任度显然已受到严重打击。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未来仍将是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与环保目标的同时,确保核电站的运行安全,避免环境灾难,是全球核能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韩国此次核废液泄漏事件无疑为这一问题增加了更多思考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