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深度】在喀山听当地人聊“彩色中国”

【环球时报赴俄罗斯特派记者 王天迷 郭芳】近日,《环球时报》记者赴俄罗斯喀山报道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在莫斯科转机时遇到一名抱着熊猫毛绒玩具、名叫莉迪亚的俄罗斯姑娘。她刚从中国回到俄罗斯,毛绒玩具就是在北京买的。交谈中,这名20来岁的姑娘将北京形容为一座“令人惊叹的城市”,并表示中国人给她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内在坚强、外在灵活,我希望自己在生活中也拥有这样的品质”。与莉迪亚的相遇仿佛为记者此行奠定了一种基调——在喀山,记者接触了许多跟她一样对中国有着浓厚兴趣的俄罗斯人。说起中国制造,他们的第一反应基本都是“中国汽车”,并表示中国的流行音乐、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等已经走进俄罗斯年轻人生活。谈到对中国的印象,不少人脱口而出的是“彩色”。

在这里看到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铅笔盒

《环球时报》记者在喀山停留了大约一周时间。这座城市是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最大自治共和国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首府,距离莫斯科大约800公里,是俄罗斯16个人口超百万的城市之一。在被称为“俄罗斯第三首都”的喀山,记者参观了一家怀旧的私人博物馆。据说,它很受当地年轻人和中国游客的欢迎。馆里陈列的多是苏联时期的老物件,馆长是一名特别热情的俄罗斯大叔。在将记者带到专门陈列与中国有关物品的区域后,他说为了获得一些几十年前的中国物品,自己曾特地去中国的二手市场购买。

在上述博物馆,记者看到连环画报、中国工人画刊、印有雷锋画像的镜子以及各种徽章、邮票、陶艺人像等。交谈中,馆长拿出一双球鞋和一只手电筒说,它们都是“中国制造”,是他年少时“第一和第二想要的东西”。当他递来一个封面画着哪吒闹海、书本大小的盒子时,记者还没反应过来这是什么。拨开吸扣,看到里边有一排插笔的空间,记者这才想起来,这是自己小时候用过的文具盒。陪同记者的俄罗斯同行亚娜说,她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上的小学,那时候生活在远东地区的她也用这种文具盒。亚娜随后拿起一本封面印有中国古代女子形象的故事书,一边翻看一边告诉记者,她突然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会在画本上给孙悟空填色。

中国汽车成为流行话题

走出博物馆后,记者接连路过两家挂着中文招牌的面馆,它们相距不过几十米。前述俄罗斯大叔在采访中提到,他的博物馆所在街道上有4家中餐馆。他还说,在俄罗斯,中国汽车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话题。在喀山街头,记者看到了红旗、哈弗、奇瑞瑞虎等一系列中国品牌汽车。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卢基扎特告诉记者,她家人开的是理想汽车,“品质非常高”。上述俄罗斯大叔说,希望俄中两国之间不仅政治关系密切,民间交流也能持续深入展开,两国的旅游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希望中国人能把他们当下最流行的元素带到这里”。

刚抵达俄罗斯时,亚娜还透露,在中国颇受欢迎的奶茶如今也火到了俄罗斯。在一个周末下午,记者路过喀山鲍曼步行街上的一家奶茶店时看到,店内的顾客排着长长的队伍。第二天是工作日,那里不再人满为患,于是记者将对两名金砖国家峰会志愿者的采访约在了这里,自己也买了杯珍珠奶茶尝尝,400卢布(约合人民币29元)的价格并不算便宜。

在奶茶店接受记者采访的是前文提到过的卢基扎特,以及她的同学波琳娜。她们学习汉语两年,发音十分清晰、标准。两名年轻的俄罗斯姑娘认为,由于中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非常重要,所以学习汉语能给她们带来很多好处,“是很有出息的”。她们告诉记者,与其他外语相比,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里学习汉语的学生数量算比较多的,学法语的人也不少。

卢基扎特与波琳娜今年夏天刚去过北京的高校交流,波琳娜还到三亚游玩过。卢基扎特认为,中国是一个“绿化好、生机勃勃”的国家。会用什么词来描述中国?对于这一问题,波琳娜回答“有无数机会的国家”,卢基扎特则说,“这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文化与历史”。

采访结束后,亚娜突然起身,在奶茶店的留言墙上用中文写下“俄中友谊万岁”。这句话可能触动到奶茶店的其他顾客。当记者次日再次来到这家店时,发现留言墙上增加了更多暖心的中文字句,如 “中俄友谊万岁”“欢迎”“我在喀山很想你”等。

中国悬疑小说、爱情小说多了起来

在喀山谈中俄交流的相关话题,绕不开喀山联邦大学。这所高校在1837年就设立了俄罗斯首个中文教学机构。目前,有2000余名中国留学生在这所大学就读,同时有大约1000名本校学生学习中文。在今年金砖国家峰会举行期间,一座高约2.5米的孔子雕像在喀山联邦大学落成。

在这所大学的一栋教学楼内,记者与该校国际关系、历史、东方学学院的中国与亚太研究教研室主任叶琳以及她的3名学生进行了交谈。叶琳介绍说,自己所在的教研室共有40多名教师,教授汉语、韩语、日语、越南语等。该教研室最重要的专业是历史学与语言学,大约有500多名学生学习汉语,其他教研室也有学汉语的学生。

接受采访的俄罗斯学生柏丽娜、雷娜塔、克里斯蒂娜都在专攻中国历史。说起自己的专业,19岁的柏丽娜表示“非常难”,因为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很多,自己需要记太多内容,但她很喜欢有关中国思想家、哲学家的课程,对孔子、孟子、老子等人物十分钦佩。

采访过程中,4名喀山联邦大学的师生与记者就“学汉语的难点”进行了一番详细交谈。 在一本教材里,记者看到学生要在“嗯、哎、哎呦”等感叹词中选出符合语境的正确答案。叶琳回忆说,大约20年前她开始学汉语时,俄罗斯的相关教材很少。2005年,她第一次去北京,回国时带了一箱子书。叶琳感叹道,现在的俄罗斯年轻人有很多途径学习汉语,看书、看电视剧、听广播都很方便。克里斯蒂娜告诉记者,近年来,有俄语译文的中国书籍在当地书店越来越多。过去多是《西游记》《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名著,现在则有很多中国的悬疑小说、爱情小说等。此时亚娜补充道,她最近在看《三体》。

克里斯蒂娜还提到,她喜欢看中国的综艺节目,比如《这!就是街舞》。她发现,俄罗斯电影院近年来也放映起中国电影。克里斯蒂娜认为,俄罗斯年轻人通过各种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生活后,也能为俄中之间的交流做出更多努力。

叶琳说,她是一对10岁双胞胎的妈妈,自己每年都会带孩子去中国,希望孩子在那里能够多说说汉语。今年夏天,叶琳一家人就去了北京、上海和南京。叶琳认为,如果自己的孩子从小时候就开始学习汉语,那么他们就能有更多机会为发展两国关系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于俄中关系,叶琳对《环球时报》记者形容,两国就像“亲密的朋友”“一见面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接下来会说什么”。 

采访结束后,记者来到喀山联邦大学中国与亚太研究教研室的办公室外,看到公告栏上贴有甲骨文的文字,以及手抄的唐诗《江雪》及配图,这像是学生提交的作业。办公室的门上写着三行醒目的文字:“没有问题;都很好;都好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