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品食用油混装罐车,为何能够“一路绿灯”?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国内许多普货罐车运输的液体并不固定,既承接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为了节省开支,不少罐车在换货运输过程中不清洗罐体,造成食用油被残留的化工液体污染。
卸完煤制油的罐车,不经过任何清洗,直接装运食用大豆油……媒体报道的罐车运输乱象,让广大网友深感震惊,不仅暴露了运输行业的混乱,更直接威胁到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
混装运输不清洗的罐车,是如何一路“绿灯”畅行的?
在食用油运输方面,目前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但这绝非可以随意混装的理由。保证食品运输环节干净卫生,避免出现污染,是最基本的常识,没有强制标准,也并不意味着食用油的生产运输等环节,没有任何法律和监管依据。
事实上,《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非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事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的,“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
也就是说,哪怕这些罐车所属的运输企业,不从事食用油的生产经营,同样得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专车专用,“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并对车辆进行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罐车运输企业之所以敢铤而走险,忽视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无非是为了利益最大化。一方面,相较于专车专用,运完化工品再继续运食用油,可以增加业务种类,拓展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单次洗罐几百块,不洗直接运能节省大量成本。
混装运输不清洗的操作,能够成为“行业里公开的秘密”,绝不只是某个罐车司机或者运输企业的问题,它折射出来的是各个环节的层层失守。
比如报道就提到一个细节,罐车装油的全过程,记者在厂区外都能清楚看到,且罐车没有遇到任何阻碍,没有人检查罐体内干净与否。
“一车多用”如此明目张胆,说白了是因为对食品运输的把关不严,成了一种默契的共识——为了图省事,粮油厂家验罐环节流于形式,对罐车是否清洗罐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在缺少相应国标的前提下,职能部门监督执法力度不足,导致运输企业违法成本低。
运输企业利欲熏心,食用油厂家把关不严,日常监督执法缺位,于是,一辆辆载着可能被污染过的食用油的罐车,才能在城市里畅行无阻,将有卫生安全隐患的食品送到我们的餐桌上。
食品安全无小事。食用油、化工品混装,一车多用不清洗,一旦化工液体混入食用油中,酿成食品安全事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面对这样的行业乱象,仅仅靠呼吁运输企业加强自律显然不够,必须提前设防亮“红灯”。
一方面,要加强对罐车运输和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和执法力度,让食品生产运输的全流程,都处在监督视野之下。另一方面,一旦发现任何卫生隐患漏洞,不管是一车多用,还是验罐流于形式,都要严肃处理,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震慑。
总之,罐车运输乱象的整治,必须从监管执行、行业自律,从上游生产到下游运输,各个环节着手发力,形成共治的合力,才能守卫舌尖上的安全。
特约评论员 熊志
上游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编辑:龙春晖责编:李洋 审核: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