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国家报》:阅读,“栖居”在他人的生活中

西班牙《国家报》12月8日文章,原题:为了理解他人内心的世界 ——从文学中探寻生命的多样性   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或多或少都承载着探索未知的使命。无论是小说还是纪实作品,伟大的书籍总会以某种方式触及我们未曾了解的领域。近年来,我越发钟情于那些揭示和深入挖掘人生奥秘的作品。这些书籍往往从一个朴素而深刻的认知出发:我们永远无法完全了解他人,但又对此心存无限渴望。

成熟意味着逐渐意识到认知的局限性。即便是看似平凡的个体,每个人生命中都存在隐秘的部分,构成了独特的神秘感。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一切,但通过文学,我们得以窥探他人的内心世界。正如英国小说家福特·马多克斯·福特所言,了解他人的“全部”,不仅是公开可见的部分,更包括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在维度。

例如,莱拉·格雷里罗的新作《来电》令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书中记录了一位名叫西尔维娅·拉巴伊鲁的阿根廷女性的坎坷人生。1976年,身为左翼游击队成员、怀孕5个月的她遭到军政府逮捕。后来,她又遭受了酷刑和性暴力,甚至被迫参与了导致多名女性丧生的行动。

逃往西班牙后,西尔维娅本以为摆脱了地狱,却面临另一种困境:来自其他幸存者的猜疑和诋毁。莱拉花费两年的时间,与西尔维娅及相关人士对话,将这段复杂而矛盾的经历在书中重现。

她以细致观察和敏锐倾听为核心,通过采访和材料整理,将细节串联成叙述。这种方法在她的其他作品中也屡见不鲜,如《骨头的踪迹》记录了阿根廷法医人类学小组的工作;《简单的故事》描绘了一位民间舞者的史诗人生;《格尔伯奏鸣曲》展现了一位钢琴大师的复杂个性。她善于引导读者关心那些原本被忽略的命运。

而《来电》不仅是一部令人动容的作品,还承载着对人类能力的深刻反思——我们既能制造巨大的痛苦,也能表现出惊人的坚韧。莱拉通过对记忆与遗忘的追溯与对比,逼近了一种真相——人性的复杂性。正如她所写的“事实从未解释什么,也从未让人真正理解什么”。事实本身不足以展现真相,我们需要通过想象、诠释、重组,甚至尝试“栖居”在他人的生活中,才能接近真相。而这正是文学的终极意义——通过文学,我们得以进入他人的生命世界,从而更接近真理。(作者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梁睿璇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