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深度】听秘鲁人谈:对钱凯港建成感到自豪
【环球时报赴秘鲁特派记者 唐亚】编者的话:“报告主席、报告总统,钱凯港建设已经完工,具备开港条件,请指示。”“开港!”当地时间11月14日晚7时许,随着中国和秘鲁两国元首共同下达开港指令,“腾飞轮”的鸣笛声响彻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约80公里的钱凯港。与此同时,高达85米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岸桥)开始自动作业,有条不紊地从中远“秘鲁轮”“新上海轮”卸载货箱。在岸桥下,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开始装载货物,并在港区内忙碌穿行。伴随标志着正式开港的鸣笛声,《环球时报》记者身后的秘鲁记者激动地对着镜头播报:“从钱凯到上海,这是足以改变秘鲁历史的一天。”钱凯港,这个凝结中秘两国工程技术人员心血、吸引世界关注的港口,为秘鲁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改变?当地人对于钱凯港未来给中秘及中拉合作带来的新机遇又有哪些期待呢?
“很多当地人都在钱凯港工作”
“很多当地人都在钱凯港工作,大家为此感到自豪。”14日下午,在从利马前往钱凯港的媒体大巴上,秘鲁小伙子理查德和哈伊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们住在利马,几个月前被秘鲁本地客运公司录取,这次特别前来支援钱凯港开港仪式的工作。
大巴一驶离利马市中心,记者便注意到窗外低矮的房屋以及色彩鲜艳的广告牌和标语。在街道上,商贩们大声招呼着顾客,路边一片熙熙攘攘的景象。此外,记者还看到大片荒芜的沙地,由于雨水稀少,远处的安第斯山脉鲜有植被覆盖,风吹过便是滚滚黄沙。从利马到钱凯港的路上,除了一座看起来像是已经废弃了的工厂以外,记者并未发现更多工厂或产业园。理查德告诉记者,在钱凯港项目启动之前,钱凯港所在的钱凯市交通不便,也没有什么工厂,当地居民多以务农、捕鱼为生。但随着钱凯港基建的兴起,很多当地人都在港口找到了工作,有了更多的选择。
经过大约两个半小时的车程,记者抵达钱凯港。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井井有条的智能化港口:许多集装箱整齐地摆放在自动化起重机下,一旁的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则在等待任务指令。整个运输过程都靠远程操控完成,现场没有看到一个工作人员。
以秘鲁最重要的商业港口之一卡亚俄港为例,该港口坐落在利马豪尔赫·查韦斯国际机场旁边。《环球时报》记者在飞往利马的航班上就看到卡亚俄港规模巨大的集装箱集散地,一出机场也能感受到附近交通的繁忙。目前,秘鲁牛油果等农产品从卡亚俄港出发,需要先运往北美才能送往上海,航程为35至40天。在钱凯港正式投入使用后,卡亚俄港的运输压力将大大减轻,从钱凯港到上海的直航路线也将缩短到25天左右。
对于钱凯港的建成,与《环球时报》记者交流的秘鲁民众纷纷表示欢迎。在利马玛格纳德纳区农贸市场开水果店15年的店长卡门告诉记者,当地人对钱凯港的建成感到十分自豪,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有更多农产品可以出口到中国,而秘鲁有很多特色水果值得品尝。
一位开着比亚迪电动车的网约车车主告诉记者,高性价比的中国品牌汽车在秘鲁十分受欢迎。以比亚迪为例,以前人们要想买到比亚迪汽车得提前一两个月预定,但现在随着中秘贸易合作加深,买中国汽车已经不需要等待很长时间了。这位车主还表示,他希望钱凯港正式投入使用后,能有更多的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进入秘鲁市场,让人们一进店就能买到车。
为钱凯港设计无人驾驶转运车的中方工程师仇玥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今年6月下旬抵达钱凯港,开始项目攻坚。在和钱凯市当地人的相处过程中,她发现当地人对钱凯港项目本身以及参与建设的中国员工认可度相当高,走在街上总有人热情地跟她打招呼,用中文说“你好”。她所在的公司招聘了秘鲁当地的测试员和安全员,有个测试员表示,自6月开始工作以来,他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还房贷速度都加快了,全家都乐开花了”。仇玥雯说,这名测试员还推荐了不少有经验的朋友来钱凯港项目面试。看到这个项目能够改善当地人的生活,她感到非常欣慰。她也很开心能够把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带到秘鲁,助力高效又安全的智慧港口建设工作。
不仅如此,随着钱凯港的建设,工程师已成为秘鲁国内非常受欢迎的高薪职业。根据秘鲁《共和国报》报道,计算机系统工程、采矿、冶金和石油工程、电气工程以及电信工程已经成为秘鲁工程部门薪资最高的专业,其中计算机系统工程师的薪资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平均月薪为4115秘鲁新索尔(1秘鲁新索尔约合1.9元人民币),最高达7600新索尔。
“一个把港口和自然环境融合得非常好的范例”
“多亏了文明的智慧,我们有着相似的愿景,我们心心相印。中国人总是‘把真诚作为基本、把仁爱作为道德’,而印加人则深信‘不偷窃,不撒谎,不懒惰’。”秘鲁思想家何塞·卡洛斯·马里亚特吉1924年曾在秘鲁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在精神和身体上,中国比欧洲更接近我们,我们人民的心理是亚洲人而非西方人。”
作为跨越太平洋的“邻居”和重要的新兴市场,中秘两国都立足于人民,致力于现代化发展。在访华期间,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建设一个让孩子们拥有未来的国家,我希望我们也可以成为一个像中国一样的国家,一个工业化的国家,成为一个拥有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国家。”
从钱凯港对周边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来看,中秘合作的牢固性以及对其他拉美国家合作的启发性不言而喻。秘鲁媒体称,自2016年港口建设启动以来,钱凯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钱凯市市长胡安·阿尔贝托·阿尔瓦雷斯介绍说,钱凯是个小城市,仅拥有约6.5万名居民,而港口的第一阶段建设便已经为当地约5000名居民提供了直接就业机会。
如今,随着钱凯港的开通,除了物流的改善,发展当地旅游业也成为阿尔瓦雷斯对钱凯市未来的构想之一。他表示:“我们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让游客们知道钱凯港在哪里,同时我们也增加了对私人投资建设的配套服务投入。”据秘鲁媒体报道,效仿中国经济特区的形式,钱凯市也将受益于私营特别经济区的政策。根据钱凯市市长办公室的计算,从2025年开始,钱凯市的人口将以12.5%的速度增长。他说:“移民率远超出生率,10年内,钱凯市的人口可能会翻一番。”
秘鲁技术评估机构主席、经济学家米格尔·科尔达诺11月1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贫穷的钱凯市需要“换上新衣”,钱凯港的落成给了该地区发展旅游业以及升级配套设施的机会,游客们可以去海边、参观港口以及入口处2公里的隧道。科尔达诺认为,在中国的帮助下,钱凯市很快就会“改头换面”。
科尔达诺今年3月接受秘鲁媒体采访时说,秘鲁技术评估机构对钱凯市及周边的土地价值进行了评估,目前未搬迁乡村土地的价格为每平方米3至5美元,已搬迁价格为8至10美元,而该地区地价呈上涨趋势,以距离钱凯港入口的远近、占地面积以及是否有配套水电、卫生服务设施为标准,到2025年或2026年每平方米价格将达到15至50美元之间。此外,位于钱凯港附近人口更多的瓦拉尔市,其土地报价已经达到每平方米140美元。
执行开港仪式驶离任务的中远“腾飞轮”政委赖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接到10月14日从上海前往钱凯港的首航任务后,全船成员都感到非常兴奋。经过了26天的航行,载着包括中国新能源汽车、大巴车以及挖掘机等3000多件货物抵达钱凯港后,船员们发现,钱凯港周围的环境非常优美,包括湿地公园等,“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把港口和自然环境融合得非常好的范例”。
拉美多国注意到钱凯港的潜力
由于“钱凯”和“上海”在西班牙语里发音十分相近,“从钱凯到上海”这句话也成为秘鲁媒体和民间的流行语。《环球时报》记者在利马街头与当地人交流时发现,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也许并不那么深入,但一定知道钱凯港和上海之间的关联,并表示对钱凯港促进中秘贸易联系十分期待。秘鲁出口商协会主席胡里奥·佩雷斯·阿尔万表示,中国是秘鲁的最大贸易伙伴,目前已有353家秘鲁小微企业与中国合作,提供共386种产品,这有助于在秘鲁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正规化。
秘鲁国家港务局董事会主席胡安·卡洛斯·帕兹·卡德纳斯称,在钱凯港建成的基础上,政府还计划通过利马-巴兰卡铁路联通钱凯港和卡亚俄港,助力该地区成为南美西海岸的交通枢纽。多家秘鲁媒体在报道中将钱凯港称为“南美首个智慧港口”,并表示在中资公司中远海运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下,钱凯港具备与世界主要智慧港竞争的能力。钱凯港也被业内人士视为拉美地区最大的港口基础设施工程,不仅能够助力秘鲁成为拉美重要的国际贸易枢纽,还将对中拉关系、全球海运网络以及南美洲的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拉美多国也注意到了钱凯港的潜力,正在与秘鲁政府讨论将秘鲁卡亚俄港、厄瓜多尔瓜亚基尔港以及智利瓦尔帕莱索港等现有港口构成港口网络,提高中国至拉美的运输效率。巴西方面表示有兴趣将钱凯港作为通往亚洲的门户,正在评估通过东西向的两洋线铁路将巴西与秘鲁太平洋沿岸连接起来的“长期建设”。
秘鲁太平洋大学中国和亚太研究中心研究员奥马尔·纳雷亚此前将钱凯港形容为“照亮秘鲁经济的火光”,各方合作和战略努力能够激发钱凯港的潜力,使其成为秘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心。纳雷亚表示,根据该中心的研究,秘鲁现有的“经济走廊”能够连接到钱凯港,通过太平洋相对容易地进入亚洲市场。以秘鲁北海岸的走廊为例,已有一些公司通过卡亚俄港出口咖啡和其他农产品,目前从这条走廊到钱凯港的道路状况良好。
此外,纳雷亚根据其在亚洲国家考察的情况建议当地政府,可以在钱凯港附近建立智能工业园,鼓励制造公司就近在工业园区设立工厂。他表示,港口和工业园区之间的走廊有助于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并降低进出口成本。在此基础上,他认为:“钱凯港不仅可以成为跨太平洋的物流节点,也是竞争力和进步的象征。”